通往高水平裁判的重要一关,我们也体验了这未知的神秘力量

还记得韩寒曾经一无所知的力量吗?

04.jpg05.jpg





今年1月份,韩寒发表了一篇《我也曾对这种力量一无所知》,引发广泛共鸣。


韩寒专栏丨想虐潘晓婷的那个晚上,我一直在开球


十几年前,二十岁正当年的“金山区齐达内”韩寒,在一场与申花梯队小学生的慈善球赛中,上半场20分钟就被踢了近20个球;后来,这位台球技术日益成熟的“赛车场丁俊晖”、“松江奥沙利文”,去和九球天后潘晓婷打球,用尽智慧和心态也未能弥补实力上差距,根据约定,输了的开球,于是,那个夜晚,他基本上只在干一件事情,就是开球。


而他,也曾对那种力量,一无所知。


06.jpg


一无所知的力量主要说的是普通人和职业运动员的差距,对于足球比赛而言,还存在着裁判员这类群体,而相对于足球运动员高强度的对抗,裁判员的运动能力往往不会引起太多注意。


前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曾提到,“裁判员—足球场上的第23人,正越来越多地加入到这个项目中。在这几年里,裁判员的形象正在从过去彬彬有礼的年长绅士向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型转化。现代裁判员的身体素质甚至不亚于职业运动员。”



11月11日,在这个全民血拼的日子,下午,北京市足协组织的裁判员体能测试中,我们也体验到了这种未知力量的强大。


本次体能测试由两项内容组成。

第一项:40米冲刺跑,测试裁判员的冲刺能力。

第二项:间歇跑,75米全速跑结合25米走的交替方式,衡量裁判员的体能状况。


08.jpg


如果数字比较抽象,那么现场情况会更加直观。



二升一培训班学员测试开始仅五分钟,刚刚进行到第八组,第一个学员out,紧接着第二个,然后第三、第四......好像在绳子牵引下绕着中轴旋转的无数小球,向心力突然减弱,一个接着一个脱离旋转中心被甩了出去。


九十余名学员,最终体能测试合格的仅70%多,还要综合理论成绩最终筛选出新晋升的一级裁判员。虽然全部学员都完成了4个全天的学习,理论绝大多数也考试合格,然而,没用的,体能测试一项不及格就不能晋级!


大家都知道,短跑成绩提升一直是竞技体育最难的项目之一,每缩短0.1秒都是非常困难,背后付出的是超越身体极限的努力。


间歇跑更加容易跑崩,对体能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很多跑步的人都会通过间歇跑来提高比赛成绩,最大摄氧量、抗乳酸能力不是短时间就能迅速提升的,需要循序渐进、科学系统的训练。


二升一的裁判员体能测试通过率相对较低,主要由于他们多拥有大量基层比赛执裁经验,但体能未经过系统训练,基层比赛多为低年龄段学生、业余成人比赛,对裁判员体能要求相对也较低。


但是随着水平能力的提高,向高水平职业联赛发展意味着更高的体能要求,也正是通过业务能力和体能的不断考核,才得以历练出来少数的国际级足球裁判员。


10.jpg


足球做为一种以速度、激情为美的运动,竞技程度越来越高,对抗激烈程度越来越激烈。足球竞赛规则和高强度身体对抗,决定了它对裁判员的极度依赖,高水平的裁判员可以有效地适应比赛的节奏和强度,将其导向精彩。


想象一下,球员倒在了罚球区线上,裁判在几十米外以时速5公里的慢动作跑来,真是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望眼欲穿啊。



体能是保障比赛进行的基础,充足的体能才能做出精准的判罚,引领比赛朝向正常态势发展。足球场上的跑位差距,很可能导致裁判员视角出现盲区,出现错判、误判或漏判,使比赛濒临失控局面,裁判员必须依靠自己的体能准备,去适应球场上的速度。



经常引起争议的越位判罚,球员突然的直传斜插、有如神助的单刀赴会,是对助理裁判员的重要考验,球员主动跑,助理裁判被动跟随,特别是反向加速,还需要反应时间。罚球区线上的犯规,身体疲劳给判罚带来不便,在大型比赛中经常出现,这不仅直接影响到裁判的判罚,也会因此造成双方队员及观众的不满。

在业余比赛中,裁判员一般场均跑动距离六千米到七千米,职业联赛中,一场跑上万米都是常态,国际比赛甚至会达到一万两千米到一万三千米,而且在攻防转换的时候还要跟着比赛的节奏进行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冲刺。


15.jpg


为了保持较高的体能储备,通过每年的赛季前和赛季中体能测试,以获得继续执法相应级别比赛的资格,高水平裁判员常年坚持着训练,力量、速度、爆发力都是训练重点,因为场上需要和球员们一样快速奔跑。



我们也了解了一下两位资深裁判员的训练方式。


中国足协裁判监督、北京市足协裁判员技术讲师,原国际级裁判,范崎:当年刚升国际级的时候,我一星期六练,保证体能,其实伤病也是影响裁判员很重要的因素,训练不系统,在高密度大强度的执裁工作中,很容易造成伤病,导致很多裁判员到不了45岁就会退役,要牢记规则学习在于平时,训练在于平时。


中国足协五人制超级联赛裁判监督、北京市足协裁判员技术讲师,原五人制国际级裁判,张淼:现在的体能测试方法跟过去有所改变,间歇跑强度要求更高,这种高强度测试前至少按照标准模拟实战20次,需要同时增加肌肉力量锻炼,合理安排饮食和休息,尤其注意避免体测前的突击训练,以免造成身体极度疲劳情况下造成的伤病。


突然理解了同事那句“裁判员也是有体能保证的技术工种啊”的感慨了。


也有“涉世未深”的年轻裁判员在测试前信誓旦旦地说,“肯定没问题,我还跑过马拉松呢”,然而中长跑成绩在普通百姓中经常不错,却难以负荷球场上的猛冲急停。


总之,只有平时加强针对性训练,才能保证充沛的体力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比赛中去,第一次参加体能测试的裁判员们怕是再也不敢吹嘘自己是跑过马拉松的人了,也不会再说这球我上去都能吹的比他好了(也许都跑不到能看到犯规的位置)。



最重要的是,北京市足协也将在加大本市裁判员培养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裁判员综合素质提升,不断提高裁判员技术水平,以适应现代足球运动竞赛的需要,力求高质量地完成足球执裁工作,为球迷们奉献更多精彩的比赛。


相关消息: